欢迎访问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系列专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系列专题>十八大精神
时代选择:旗帜与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六
发布时间:2013-01-02 10:13  来源:2012年11月02日09:54 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迎接十八大系列述评】
时代选择:旗帜与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六
 
旗帜指引方向。伟大旗帜是共同理想的火炬,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道路开启征程。正确道路是昭示未来的坐标,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这面旗帜上,思想的光辉照亮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历经90多年奋斗创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这条道路上,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大步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中国奇迹”揭示“中国道理”

  1921年7月,13名代表历尽千难万险聚集到上海,秘密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50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91年后,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在北京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200多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着80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美国福布斯网站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正在变得比美国总统选举更加重要,“引起全球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中国共产党的奇迹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她领导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烂摊子。一位美国学者预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年平均贡献率超过20%。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深有感触地说:“即便是呼和浩特、东营这样的中小城市,也喷薄着一种能量,那里的人们期望着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城市。这种能量,在我看来,是当代中国的最大财富,它涌动在中国的都市、县城和村庄,涌动在每一个人身上,无论老少。”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感叹,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其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所谓的“历史的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
  奇迹之中,蕴含着什么样的力量?
  奇迹背后,揭示出怎样一种道理?
  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也曾经历曲折坎坷,最终在十年浩劫中走进了“死胡同”。
  痛定思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面对重大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9月的广东,暑热初消。位于顺德的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一盆盆鲜花簇拥着邓小平铜像。20年前的春天,“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由这里传遍华夏大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深着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执行的是市场经济原则,这一点非常令人钦佩,这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不曾尝试过的,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验。”智利激进党副总秘书长佩德罗·内拉这样评价。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精辟论断,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航程。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海信科龙的创始人用锤子“敲”出第一台电冰箱,到在高速扩张中经历挫折,转而调整发展思路,再到如今成长为中国大型白色家电制造企业之一,这家企业与整个国家一样,伴着“发展”的鼓点前行。
  公司总裁任立人说,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正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中国道理”指导着企业的成长、转型和发展壮大。
  十年发展,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严峻。
  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中国道路”指向“民族复兴”

  当历史跨入新的千年,在中国大西南,面朝北部湾的广西钦州悄然发生着巨变。2012年底,钦州港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跨进国际大型港口行列……
  近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位于北部湾的钦州港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追寻前人的梦想,钦州市委书记张晓钦感慨万千:“北部湾人‘走出大海、拥抱世界’的夙愿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了。”
  钦州港的变迁是“中国道路”的缩影。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任务之后,如何继续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是时代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
  30年前,经过几十年艰辛探索,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向世界宣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那一刻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有了新的实现路径。
  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始。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五大提出面向21世纪的“新三步走”,再到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复兴之路的历史方位日益明确,复兴之路的实现路径愈加清晰。
  南非的南部非洲资源观察研究所所长卡本巴说,中国走出了一条受世人称赞的“中国道路”,它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富足。
  “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说。
  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扩展到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臻丰富完善。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30多年砥砺奋进,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但我们30年走过的是西方工业文明用300年走过的路程。时空浓缩,经历黄金发展期的中国,不可避免地面临集中凸显的经济社会矛盾。
  让脚下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前进的航向始终不偏离。中国共产党用科学发展的实践绘就“中国道路”的新图景。
  在“中国道路”上,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均衡持续的发展。中科院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指出,在从1993年以来近20年的成长中,特别是2005年以后,中国GDP质量指数的增长速率明显加快,GDP质量明显提高。
  在“中国道路”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到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从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到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国交出了一张饱含深情的民生答卷。
  在“中国道路”上,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近年,陕西着力破解科研成果多、科技转化率低的“陕西现象”,统筹科技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为发展插上腾飞之翼。用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不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也成为中西部地区的自觉选择。
  在“中国道路”上,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坚实有力。
  在“中国道路”上,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部地区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已经与“武汉城市圈”一道,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各地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说。
  实践已经证明,历史还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科学发展之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度”保障“文明进步”

  “有事就找玉娟,我会珍惜大家投给我的庄严一票,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让我们的社区更祥和、文明、安全、稳定。”作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代表候选人,八角北里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王玉娟,在与选民的见面会上向大家郑重承诺。
  “我们要从4位候选人中选出3人。通过见面交流,我心里就更有数了。”选民于志坤告诉记者。
  目前正在开展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的首次选举。数亿选民参与其中,行使自己的神圣权利。
  “选举法对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为更好地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提供了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和完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概念的明确提出,显示出执政党的自信和自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制度建设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回顾“中国道路”的发展历程,挫折与失误往往与制度缺失或者受到破坏有关。
  30多年前,改革开放发轫之时,邓小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他再次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回首十年,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制度建设方面率先垂范。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制度、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巡视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逐步建立。
  回首十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同行,与国家发展同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站上了新的起点。
  回首十年,举行立法听证会、开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围绕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着力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和代表履职工作,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展现蓬勃生机。
  回首十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形成制度,一大批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回首十年,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民营经济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趋成熟。
  来自不同社会制度的声音,让“中国制度”的发展历程表现得更为真实、客观。德国柏林社会科学中心跨国冲突和国际制度系主任米夏埃尔·曲恩说,“最迟从金融危机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政治制度成长起来”,“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不相同,二是卓有成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在这一制度下得以充分展现——
  2010年7月5日,对广州市众多部门的负责人来说是个不眠之夜。这一天,广州市政协举行常委会议,就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进行专题协商。时任广州市长的万庆良当晚召集相关部门,对17个专题小组提出的33条建议逐项研究办理。
  广州市2009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政治协商规程,从实践看,广州的政治协商实现了从“关心协商”到“必须协商”,从“可以协商”到“程序协商”,从“软办法”到“硬约束”的转变。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说。
  “中国的政治体制最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迅速做出众多复杂决定,而且决策结果还不错。”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这样评价。
  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坚持改革开放,从依法治国到社会管理创新,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为乘风破浪的中国巨轮保驾护航。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作为实践、理论,还是作为道路、事业,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制度上,才能真正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中国精神”开拓“伟大事业”

  群山环抱,秋雨淅沥。在9月21日联合国国际和平日到来之际,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联合国机构官员齐聚太行山脚下的河南林州,与当地人一起,用艺术的形式发布和平宣言,撞响世界和平之钟。
  曾经是联合国环境项目负责人的诺尔·布朗博士对记者说:“我对红旗渠的故事及其象征的精神早有耳闻,在‘红旗渠精神’的故乡举办国际和平日活动,可以告诉世界,精神能够为人类提供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一锤一钎一双手,历十年艰苦,在太行山峭壁上建成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到秉承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再到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让林州插上第三产业的翅膀腾飞太行,林州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道路”的生动注脚。
  时代奏响新的乐章。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要靠旗帜高举起、干群再凝聚、力量再爆发、奇迹再创造的‘中国精神’来做一个响亮的回答!”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坚定地说。
  林州人的回答,充满着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光荣使命,未来向中国人民发出热切召唤。我们必须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前无古人、艰巨复杂的进程。我们唯有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始终不渝地推进改革开放。海外舆论认为,中国吸取了西方的有益经验,结合具体国情,逐步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改革道路。而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那里的人们依然坚信“ 纪念改革的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群众福祉,兢兢业业、攻坚克难、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本色,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金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站在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注视着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从“虎门销烟”到“五四运动”再到“胜利渡长江”,中国人民百多年来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走过的道路呈现在眼前。
  不远处,两块超宽电子屏上“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三周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又一次镌刻在时代的坐标上——
  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日益清晰的“中国道理”,到愈加宽广的“中国道路”,从关系根本的“中国制度”,到激发力量的“中国精神”,时代的选择彰显着伟大旗帜的光辉,指引着中国人民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思扬、霍小光、张宗堂、华春雨)